榨油机在使用过程中,如果榨出的油质量不佳,不仅会影响口感,还可能降低出油率,甚至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。影响榨油质量的因素有很多,其中炒料和榨条松动是两个关键因素。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两大问题,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,帮助用户提升榨油质量。
一、炒料质量决定榨油效果
俗话说:“七分炒,三分榨。”炒料在榨油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如果炒料不过关,即使榨油机性能再好,也很难压榨出优质的食用油。
1. 炒料过嫩,影响油脂析出
如果原料炒制时间过短,导致油料没有完全受热,油脂无法充分析出,那么在榨油过程中就会出现大量残渣。这些渣滓呈粉末状或面状,并且含油率较高,影响出油率和油品纯度。
解决方案:
控制炒制时间,确保油料受热均匀。
对不同油料(如花生、菜籽、大豆等)设定合适的炒制温度,一般炒制温度控制在120-160℃。
可以用手轻捏油料,若能感受到微微出油的迹象,则说明炒制合适。
2. 外焦里嫩,导致油料受热不均
如果炒料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,导致外层焦糊而内部仍未炒透,会影响榨油机的正常工作。外层焦糊的油料容易导致榨油机内部积炭,而内部未炒透的部分则含水量较高,容易引起冒渣或出油不畅。
解决方案:
保持翻炒均匀,避免某些部分过度加热。
根据油料水分调整炒制时间,确保炒透但不过焦。
采用自动温控炒锅,使温度均匀分布,提高炒制质量。
3. 油料含水量过高,影响油品质量
如果油料水分过高,在榨油时可能会产生大量水蒸气,影响油脂析出,并增加油品中的杂质,导致油质不清澈。
解决方案:
炒制后应静置几分钟,让水分充分蒸发。
可使用水分测定仪检测油料含水量,一般应控制在**5%-7%**之间。
若含水量过高,可适当延长炒制时间,或者在炒制前进行晒干或烘干处理。
二、榨条松动导致油品不纯
榨油机的压榨系统主要由榨螺、榨条和条排组成。榨条的作用是与榨螺共同施加压力,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。然而,长期使用后,榨条可能会出现松动,从而影响榨油质量。
1. 榨条松动导致冒渣
榨条在高压摩擦下会逐渐松动,进而导致油料无法充分压榨,产生较多的残渣。这些残渣一般呈干条状,与炒料不当导致的粉末状渣子有所不同。
解决方案:
定期检查榨条的固定情况,发现松动及时调整。
在每次使用前,手动检查榨条是否牢固,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。
采用高强度合金榨条,提高耐磨性,减少松动的可能性。
2. 榨条磨损影响出油率
长时间使用后,榨条表面会因摩擦而变得不平整,影响榨油效率,同时可能导致油品中夹带较多杂质,降低油品纯度。
解决方案:
如果发现榨条表面出现凹陷或变形,应及时更换新榨条。
选择耐磨型榨条,如碳化钨或高强度合金材料,以提高使用寿命。
定期拆卸清理榨条上的积渣,避免残渣堵塞出油通道。
三、提升榨油质量的其他关键点
1. 适当调整榨螺间隙
榨螺间隙过大,会导致油料无法充分挤压,降低出油率;间隙过小,则可能导致设备运转困难,甚至损坏榨螺。
解决方案:
定期检查榨螺磨损情况,适时调整间隙。
遇到榨油阻力过大时,可适当放宽间隙,但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。
2. 选择合适的压榨温度
榨油机的压榨温度会直接影响出油率和油质。如果温度过低,油脂难以析出;温度过高,则可能导致油品氧化变质。
解决方案:
根据油料种类调整榨油温度,如花生油适宜的压榨温度为130-150℃,菜籽油则应控制在120-140℃。
采用自动温控装置,实时监测压榨温度,确保油品质量。
3. 及时清理出油口,避免堵塞
榨油机的出油口若被油渣堵塞,会影响油的流畅度,甚至导致设备运行异常。
解决方案:
每次榨油后,用干净的棉布擦拭出油口,防止油渣堆积。
定期拆卸清理出油通道,避免积渣导致油质不纯。
总结
影响榨油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炒料不当、榨条松动以及设备磨损等。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可以有效提高出油率,改善油品质量。
提升油质的关键措施:
优化炒料工艺,确保油料受热均匀,水分适宜。
定期检查榨条松紧度,避免松动导致油品不纯。
调整榨螺间隙,确保油料充分压榨,提高出油率。
控制压榨温度,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油质。
定期清理榨油机,确保出油通道畅通,避免油品污染。
通过以上方法,用户可以更有效地操作双象榨油机,榨出品质更高的食用油,同时提高生产效率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
扫一扫
获取更多快速服务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
15639480959
扫一扫
获取更多快速服务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
15639480959